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 > 正文
上海54家医疗机构达到老年友善标准 细化70余项指标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洞察网2021-08-06 08:41:42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积极打造国际老年友好城市名片。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日前召开的“上海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推进会”传出消息:全市已有54家医疗机构达到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标准,成为上海市首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细化70余项指标

上海于1979年成为我国首个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人口总数为2487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581.55万,占比达23.4%。2020年,本市居民期望寿命已达83.67岁。预计“十四五”期间,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以此更好满足老年人群健康服务需求。

今年年初,市卫生健康委启动“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针对老年群体就医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市卫生健康委梳理形成老年友善文化、老年友善管理、老年友善服务、老年友善环境四大类、70余项具体指标。

完善规章制度方面,将对老年人态度、行为用语等要求写入职工手册或行为守则;有社工、志愿者服务相关管理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导医、陪伴等服务;建立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在业务培训方面,开展老年医学、老年护理、老年心理学、社会学、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就医服务方面,门急诊配备老年用品用具、轮椅平车等辅助移乘设备,方便老年患者借用;标识标牌应当醒目,大小适宜,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对无智能手机或无法出示健康码的老年患者,配备专用设备(刷身份证或医保卡即可展示健康码)或提供人工流行病学调查等其他健康核验方式;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根据老年人患病特点和就医实际情况,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设有人工挂号及现金收费窗口,智能设备配有人工值守等。

而在老年健康服务方面,推动老年医学发展,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和风险防范、老年综合征管理,以及老年专科护理、康复、临床药事、营养、安宁疗护等服务。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医养结合等各类公共卫生服务。

今年应建尽建明年全面完成

市卫生健康委要求,全市所有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均属建设范围,2021年实现应建尽建,2022年全面完成。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经各区卫生健康委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推荐,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首批55家申报单位进行复核,其中54家达到本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标准,成为本市首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54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各自打造为老服务品牌,从细节出发,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更加便捷、省心、方便的就医体验。华东医院自2012年12月起,社工部便率先在卫生系统设立“互爱”助老志愿服务站,专门针对就诊的空巢、失独、残疾老人提供“一对一”陪诊服务(包括挂号、取药、交费、检查等),为孤老、残疾老人及其他就医困难老人提供陪诊预约服务。杨浦区中心医院加强对医院内无障碍服务设施、标识系统的维护和完善,从整体上进行适老环境和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优化病区的布局和装饰,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感官、运动、智能等方面的需求。同仁医院考虑到老年患者出院的行动困难,推出红帽子服务队“最后100米”服务,接送老年人直达交通工具,同时与“申程出行”出租车平台联动,首批安装长者智慧打车设备,有效延伸医院长者服务半径。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为方便老年患者的担架和轮椅进出医用氧舱治疗舱,采用新型加宽平移门专利设计,为老年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为老年患者提供就医无障碍通行,实现“一路通”,各个病区、康复医学科、医技科和门诊部之间,无障碍通道全部连通,所有病床高度下降5厘米等。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提出,确保实现应建尽建目标之时,还要加强经验推广,切实提高老年患者的获得感、满意度,使广大老年患者在接受专业化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老年友善的“温度”。

[责任编辑:linlin]

相关文章

评论排行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