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 > 正文
负面新闻和投诉居高不下 旅游景区是到了摆脱“门票依赖症”的时候了
来源: 红网作者:洞察网2019-04-02 09:16:46

好消息!5A、4A级景区门票更大力度降价。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以“五一”、暑期、“十一”为重要节点,降低景区偏高门票价格,在2019年年内推进景区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降价。(3月30日《新文化报》)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曾几何时,国内景点“涨价潮”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特别是逢年过节人们扎堆儿出游的时间节点,不少景区往往会以“旺季门票”等为理由借机涨价。再加上水涨船高的食宿等费用,极大加重了游客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旅游体验。一直以来,旅游领域的负面新闻和投诉居高不下。

为了遏制一些景点的涨价冲动,早在2008年,发改委等国家8部门就联合发布“禁涨令”,要求“1年内景点门票价格只能降不准涨”。可是,第二年禁令刚刚到期解除,一些地方的景区被“压抑已久”的涨价意愿就开始释放,调价行为相对集中,出现“报复性上涨”。那些不具备上调门票价格条件的景区,则调高了索道价格。相关部门负责人却并未对此感到意外,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地方景区门票定价权在地方,目前尚未发现涨价超出政策的合理范围。”其后一段时间,国内景点价格未能受到有效约束,如脱缰野马一般向“钱”冲。

旅游景点涨价的常见理由,不外乎是控制流量、保护环境、弥补经费不足等等。而其本质,无非还是经济利益——地方政府借景区涨价增加收入,以缓解财政收入的压力。不管景区集体涨价打出了多么冠冕堂皇的幌子,都难逃“急功近利”甚至“杀鸡取卵”的嫌疑,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抑制民众的旅游消费,尤其是变相剥夺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出游的权利,有悖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经济发展需要;其二,损害了景区自身甚至是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透支旅游业未来 ;其三,从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通胀预期,带动了物价上涨。

国家发改委此次的通知,能否收到成效,并且形成长效机制呢?我们不妨拭目以待。而旅游行业和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地方,也要以此为契机,转变观念、推动旅游产业的换代升级。国内景区频现集体涨价潮,究其实还是“门票依赖症”这一旅游业的痼疾作祟。旅游业是一条涵盖游、食、行、住、购、娱六部分的产业链,单单盯着一张门票不放,而不是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增强旅游市场有效供给,说明我国旅游业的管理和开发依然处在比较粗放的低层次水平之上。与此相反,在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国家中,景区80%的收入来自附加服务、相关商品领域,不少景点是免费进入的。与之相比,中国景区运营在发展相关产业链、拓展多元化营收渠道等方面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景区门票降价是大势所趋,是到了摆脱“门票依赖症”的时候了。

大部分景区资源的本质是公共资源,本应属于全体国民所有,但现在却常常被某些“山大王”和地方政府当成了牟利的工具。那些名山大川和自然景区,都是大自然创造的景色,应该是全体国民共同享有的资源,收取高达数百元的门票合适吗?再比如一些宗教场所,收门票是否有“拿信仰卖钱”之嫌呢?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窃以为,景区门票应当列入民生价格的监督体系,政府对盲目涨价的现象应实施更有效的监管,让“更大范围、更大力度降价”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责任编辑:linlin]